您在这里:贝斯特官网登录3344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上海起火高楼缘何毁于一旦
发布时间:2010-11-24
——且听北京著名建筑节能专家、保温建材研发领军人物冯蕾教授解析其详
新闻背景:
近两年来,上海建筑界屡出“怪事”。去年6月27日5时30分许,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一幢在建13层民宅出现整幢楼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的事件,不但为世界建筑史上所罕见,而且成为各地网民嘲讽当今房屋质量差的一个流行网语,被网友们戏称为“楼倒倒”;如今,又在静安区出现了一个更为令人震惊的“楼烧烧”恶性事件:11月15日下午14许,上海胶州路728号的一幢28层民宅因节能墙体改造而引发一起特大火灾,最终导致58人死亡、70人住院接受治疗、整幢大楼几乎毁于一旦,致灾原因是有人在10楼违规实施电焊施工而点燃了尼龙网、竹片板等可燃物。有专家估计,这次火灾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至少达5亿元。据悉,8名涉嫌重大事故责任罪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 上海起火高楼缘何毁于一旦
对既有房屋实施节能改造,原本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儿。孰料,好事竟然演变成了坏事:由于现场电焊工无证上岗又违规操作,电焊火星不慎点燃了包裹在脚手架外的尼龙网、竹片板等可燃物,致使58人死亡、70人住院接受治疗的恶性事件。
这项投资3000多万元的民心工程何以“走样”?施工方在施工与选材中未尽到那些责任?节能环保建材在防火技术与管理措施上又该如何做到万无一失?监理公司又该如何尽到监理之责?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人大代表、著名建筑节能专家、当今保温建材研发领军人物、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蕾教授,请其为读者解析这起大火的“走样”路径,解密节能保温环保建材防火的技术奥妙。
保温建材应禁用易燃
上海这起大火,不仅令58条宝贵生命瞬间消逝,而且引发了人们对保温材料防火性能的质疑。有媒体报道说,本次大火得以在短时间内烧透整栋建筑物,“导火索”极有可能就是施工队所使用的保温材料——聚氨酯(PU)材料,正像当初央视大楼副楼引发大火的外墙保温材料一样。
记者翻阅手头几张报纸,竟发现今年以来发生的好几起大火也都与保温材料有关。这不,从江苏南通到吉林长春的高层建筑着火,从央视大楼副楼火灾到济南奥体中心的两次失火,多因外墙易燃材料引起。这种材料虽有保温功能,但防火性能差,与建筑物的防火是相悖的,且在燃烧后会快速释放出有毒气体。所以,官方也承认,此次火灾罹难者多为被燃烧时的有毒气体呛死,而非被烧死。
因为能够节能减排,聚氨酯尽管易燃,但仍被推到了前台。
那么,保温材料——聚氨酯(PU),在此次大火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些天,我一直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关注上海起火高楼这起事件。真没想到,一个在既有小区施工的普通的节能改造工程,竟然让好多人无家可归,而且还搭上了58条宝贵的生命,17人受重伤住院治疗,对这种没有保障措施进行配套改造的所谓的‘民心工程’,坦率地说应当立刻下马!不然的话,局外人会将责任怪罪到节能又环保的保温建材身上。其实,引发这起特大火灾的罪魁祸首,不是材料工艺构造本身的问题,而是选材及保障安全的配套措施没能及时跟上、无证的电焊工违规操作、工程层层分包等诸多因素造成的。”记者刚道明来意,冯蕾教授便直奔主题。
“什么样的保温建材既能保温又能防火呢?”记者和盘托出心中的疑惑。
“外墙保温材料分有机与无机两种:有机类主要包括聚氨酯等,它耐热差、易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亦能加速火势蔓延,温度只要达到80℃就会熔融滴落;而无机材料最典型的要数玻璃棉了。它虽说防火性能良好,但保温性能稍差,我的个人观点是,将这两者合二为一,选择做成复合型保温建材!其实,这种保温建材早在国外普遍使用了。”冯教授解析道。
她说,眼下,有机材料仍然很有市场,这也许是同它低价位有关吧。不然,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为啥至今并未涉及或禁止聚氨酯材料的应用?单从市场上供应的大部分保温材料来看,保温和防火两种性能始终存在着矛盾的关系。一个是保温性能好,但防火性能差;另一个则反之,防火性能好,而保温性能则很差。
她告诉记者,无机材料是一种阻燃物品,如果施工方在施工时选用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复合的保温建材做保温层,非但不会轻易燃烧,而且保温效果好。当然,选择和使用这些材料在工艺上还是有些讲究的。首先,选择无机保温建材必须是A级的,有机保温材料也必须在B2级以上,也就是说整个工艺系统必须达到B1级以上复合后,才能用于施工。而且这种材料应预先在工厂制作完成后到现场再预制安装,这样就可防止出现大面积火灾问题。其次,在对既有房屋实施大面积墙体改造和安装双玻璃门窗时,必须做到人去楼空,或者人在家时停工。同时,不忘在门窗裸露的易燃材料上放置A级300毫米宽度的阻燃保温材料。这样,就不会发生类似的事件。
元凶系各种安全隐患
令冯教授感到遗憾的是,施工方并没有这样做,既没有在电焊工操作的下方按上一个电焊漏兜,也没有在操作现场设置防火隔离带,更不消说在电焊工旁放置几只灭火器材了。这无疑为特大火灾的发生留下安全隐患。由此也不难看出,不论是施工方还是监理方,在防火和消除安全隐患方面做的是很不到位的,存有不少管理空白。
记者曾从这幢着火大楼的监理方——上海市静安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的网站上获悉,该公司是在9月27日进驻现场实施监理的。10月15日,也即事发整整一个月前,该公司技术顾问室在巡查了教师公寓外墙外保温工程后发现,脚手架专项方案尚未报审,但其时脚手架已搭至7层左右,“且其他安全施工专项方案也未送审等现象,工地存在部分安全隐患”等问题;11月4日下午,施工方又被监理方查出1号楼卷扬机转轮不转,且半个轮子已经损坏,另有一台卷扬机的转轮也有部分磨损等安全隐患问题,但始终没有引起施工方的高度重视,或立马停工整顿,或将施工方案送审,更没有看到相关单位采取补救措施来消除各种隐患。
“造成这起大火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不外乎这么几点:比如说违法分包、层层转包,导致安全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再比如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明显存在抢工期、抢进度、突击施工的行为;又比如说4名电焊工无证上岗、违法操作的现象……这一个个事例都充分说明,胶州路728号这幢起火大楼在火灾发生之前,早就已经埋下了各种安全隐患了,只是没到案发时暴露而已。”冯教授说。
记者还从上海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上海市消防局局长陈飞也将这起特大火灾原因归结为建筑脚手架上的防护罩——尼龙织网和脚踏板铺设的竹片板均为易燃物,以及火灾发生时风势加剧火势蔓延所致。
“要不是外墙之上罩了这么一圈极易引燃的脚手架,或许火灾不至于如此严重。事实上,火灾也正是脚手架上的防护网而引起的,进而火势蹿至上下左右,引发整栋大楼的悲剧。”多位目击者也这样向记者表示道。
全民防灾意识较淡薄
说到我国各大都市市民的防灾意识问题,冯教授告诉记者,很多人是比较淡薄的。这次上海高楼起火事件更进一步证明这一点儿。你瞧,他们明知房屋着火了却还待在室内,过分依赖消防队前来救火而耽误了出逃时机。这种现象不仅在上海这次火灾中有,中国其他大城市也都大同小异地存在着。因此,完善并强化防灾对策已成为中国城市的当务之急。
“为什么4名电焊工会在满布易燃材料的地方进行焊接、甚至有人随意扔烟蒂,而他们的管工却熟视无睹呢?这跟全民的防灾意识淡薄也有密切的关系。” 冯教授说。
冯教授告诉记者,按理,为了避免误工误伤,防治施工给居民生活和人身安全带来灾害性事端,相关部门就得应该在施工前对即将改造的大楼居民进行必要的临时性安置,或劝说经济条件稍好的居民投奔亲朋好友家暂住几日,而经济条件稍差的,则由政府部门在经济上进行适当补贴,让其到相近的旅馆投缩,抑或由施工方在附近的广场与公园和学校内搭设临时帐篷安置居民,等待完工后再帮助他们搬回居住。可是,当地的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和施工方、监理方,包括居住在即将改造的大楼里的居民,竟然没有一家单位和住户对即将改造的大楼安全保障措施与施工安全救助方法提出过任何异议。事后,只是听说施工前一个月,当地的物管部门曾贴出了一则告示,称小区外墙保温工程将要全面启动,让业主配合并注意安全、防盗;只是听说事发整整一个月前,这个改造工程曾被监理方查出“存在部分安全隐患”,但预警并未奏效。于是,一场大火让整栋大楼几成炼狱。这绝对是一个悲哀!
超高层应设立自救装置
当记者与冯教授聊起超高层建筑救灾的技术难点在哪里这个问题时,她也是一脸的无奈。因为高楼安全属于世界大城市难题。
“一直以来,我国各地建设城市都以国际大都市为目标,以为楼够高、外表够漂亮就是现代化。尤其是上海,在这方面表现更甚,近年楼盘数量、高度不断冲刺世界纪录。遗憾的是,他们只管建造,却忽视管理,高楼内部的火灾警报、自救措施和日常维护几乎沦为摆设。这起特大火灾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冯教授说。
她认为,高楼一旦发生火灾,只能自救,不能依靠等待救援,因为灭火车一般只能到达15层,好一点的仅能到20层的高度。即便当时有数架直升机能够参与救灾,也是杯水车薪。
据她介绍,全世界的高楼都不是依靠灭火车来救的,只是在超高层的建筑上安装自动洒水系统、设置隔离层带等自救装置,但需要有人经常维护与检查。但遗憾的是,中国的好多高层建筑既没设置这些个自救设备,也没有哪位业主动上访有关单位,强烈要求他们“破财免灾。”为此,她呼吁各有关部门,应该分别学习与借鉴美国、日本和英国运用袖珍降落伞、研制滑梯和充气滑道等国外高楼消防的援救做法,以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其实,中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也早有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用作火灾时的临时避难场所。但这个规定并没有落到实处!现如今,遍布全国的高楼大厦又有几座设立了避难层?国家城建与消防等相关主管部部门应携手合作,尽快拿出具体办法,以消除超高层建筑在防火抗震等方面留下的各类隐患。”冯教授建议道。
消防器械与人才均不足
冯教授还告诉记者,如今,我国的高层建筑越造越多,可防火的设施能够做到位的却为数不多,亟待加强。她分析说,这场火灾造成大面积受灾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也是由于消防器材的不足而造成的。据悉,上海市内高度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有很多,但消防车的支梯高度最高只有90米,而且只有一台这样的支梯消防车,最后还因为路太窄而无法接近着火体。按规定,高层建筑理应每隔14层就必须设一个由不可燃材料构成的防火避难层。但在这次火灾中却是连接燃烧,未见有这种设施。
“另一个原因则是消防人手不够造成的。因为上海是一座特大型城市,消防人员的配比应与城市人口相适应,然而目前上海只有大约8800名消防队员,还不到东京消防厅人数(1.8万人)的一半。何况咱们国家的消防兵是以义务兵为主的建制,他们一般只服役两年,刚掌握一定的技术就退役了,尽管新兵有职业军官带队,但毕竟是新手,要想应对特大火灾就很难。这种救灾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理应尽早改变,不然将后患无穷。”冯教授说。
暴露高层建筑安全软肋
谈到高层建筑安全问题,冯教授首先想到的还是火灾。
“据说上海这幢着火的大楼有28层,但相关新闻在报道中说‘用90米的云梯车要居高临下压制火势也很吃力’。由此可见,高层大楼着火问题早就应该列入应急预案中,但有关方面在如何应对这些摩天大楼的火灾时,却没有相应举措,这是让人焦心的事情。如今国内的楼房越建越高,政府也在不断地推动保温节能材料的推广,但往往忽略了其在防火、耐水等方面的性能,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冯教授呼吁道。
“此外,人们对高层建筑的防火在认识上还有一个误区,以为钢结构的高层建筑不大会发生火灾。其实,这种意识就存在严重问题。因为钢结构不但要具有防火的性能,还需要更为可靠的保护层。”冯教授如此说道。据她介绍,一般的钢结构如果不加保护层的话,会在温度超过450摄氏度后出现变形,而当温度超过650摄氏度时,断裂的危险性就会加大。在此温度下,钢结构的耐火时间只有十几分钟。因此,欲提高现代高层建筑的防火性能,就得为钢结构添加保护层。
那么,是不是工作或生活在摩天大楼里,就是绝对安全了呢?记者又抛出了另一个疑问。
“当然也不是。”因为摩天大楼也有安全的“软肋”,它需要应对像火灾、断水、断电或地震等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但最主要的,还是如何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尽快疏散大楼里的人员。
“我个人认为,高层建筑一定要有防火的消防电梯;其次是大楼里的住户或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基本的撤退常识;其三是大楼里的机构一定要有专职人员,负责在紧急情况下组织撤退,并切断气源和电源。既然我们选择了高层建筑作为工作、生活之地,我们也应该找到应对它的‘软肋’的方式。”告别时,冯教授仍意犹未尽地说道。
相关链接:
美英等国禁用易燃保温材料
由于涉及严重的防火问题,美国早已有20多个州禁止使用聚苯乙烯泡沫(EPS);英国18米以上建筑不允许使用EPS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德国则规定22米以上的建筑不允许使用该系统。很多保险公司禁止给EPS保温的建筑进行保险。
日本政府最近出台新法规,将耐热性能好、燃烧后发烟量最近低的酚醛泡沫作为公共建筑的标准耐燃物。耐燃烧性能低于酚醛泡沫的,不允许在公共建筑上使用。在我国仅有“水立方”、北京地铁等高档公共建筑施工中使用酚醛泡沫。
目前,岩棉和玻璃棉作为保温材料,在国际市场被广泛采用,岩棉耐高温,最高使用温度能达到650℃,玻璃棉也可以达到300℃。德国法律中明确规定,超过22米以上的建筑严禁使用有机可燃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等),大部分使用岩棉做外墙及屋面保温。瑞典及芬兰等西欧国家80%以上的岩棉制品用于建筑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