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斯特bst3344(中国)有限公司

您在这里:贝斯特官网登录3344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保障房产业化瓶颈待解

发布时间:2012-10-17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市考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时指出,对住房质量问题要实行“零容忍”,严格责任追究,该赔偿的要赔偿,该清出市场的要清出市场。

就在同一天,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发改委等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进住宅产业化。

中国建筑标准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采访时对此解读称:“当前的设计和建造方式是无法为如此大量与快速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的,采用产业化思路下的住房标准化工业化的设计和建造方式,容易实施且可保证最终的品质。”然而,目前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仍处初级阶段,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不大、技术体系不完善等瓶颈待解。

成本的羁绊

此前,深圳、合肥、沈阳等地已纷纷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开展了产业化的试点,如今部分项目即将完工。其中,位于合肥的首栋住宅产业化公共租赁房--天门湖项目3号楼,现已全面进入工程正式竣工前的内部装修阶段。据该项目施工方介绍,该项目的楼板、墙体、楼梯等,都是在工厂加工为成品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施工方对项目进行综合成本测算得出结论:采用产业化方式“装配”建造的住宅,工期将比传统建造方式缩短近1/3,同时不受天气影响工程进度,楼层板、墙体板的统一生产,保证了质量。但同时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项目单位面积成本却高出传统施工工艺的7.1%

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技术开发处处长叶明指出,由于装配式住宅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前期施工在机械设备上需要大笔投资,这对企业资金实力形成考验。同时,如果建筑面积较小,单位面积成本就会较高,在成本上得不偿失。

同时,据相关人士透露,虽部分城市对保障性住房产业化的尝试正逐步展开,但受成本及相关认知程度限制,目前产业化规模仍不够大且程度不高。一些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建设实际成了政府的面子工程,仅对建筑外墙实施装配式建造,而内部楼板、墙体往往被忽略。

叶明告诉记者,扩大建筑面积虽是缩减成本的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但要从根本上降低装配式住宅的工程成本,还要从房屋设计、构件生产等环节着手,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思考。“目前我们在积极地培育市场,一旦规模上来就能体现出来效益。”

而在近日传来消息,安徽建工学院与安徽宝业正式全面展开校企合作,将探讨如何进一步降低“装配”住宅造价。

主导权争议

推进保障性住房产业化试点的城市不止合肥。记者从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了解到,继2011年采用产业化建设1万套公共租赁房后,今年将再建1万套,并计划到2015年,装配式现代建筑总面积将超过1000万平方米。据介绍,沈阳市保障性公共租赁房建设将住宅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化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同时,装修采用环保节能的装配式的整体卫浴和整体式橱柜等部品。

黑龙江宇辉建设集团董事长刘文清告诉记者,目前沈阳、合肥等地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实行产业化建设非常认可,并对有能力建设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扶植和鼓励政策。“目前合肥政府正在邀请企业去洽谈,吉林政府也在以开放的胸怀去做事。”他认为,一个城市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的程度与各地政府对产业化的认可程度密切相关。

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像沈阳一样对未来有着明确的计划。尽管一些产业化试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刘东卫坦言:“目前,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多以开发商代建的方式为主,一些代建开发商对产业化的基本认识不清。虽然各地正在加大政府引导的力度,产业化技术应用与否的实际决策权掌握在项目代建开发商的手中,政府部门难以‘主导’实施,再加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产业化技术研发正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真正较为全面实施产业化技术水平的项目极少,总体来看进展仍不大。”他认为,以产业化技术建造保障性住房,首先要将标准化设计、部品化应用、工业化建造的思想贯彻到设计和建造当中,既要保证建造时间又要确保质量和品质,就解决根本途径来说,保障性住房产业化的设计标准化与建造工业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技术体系诉求是什么制约了产业化发展的脚步?叶明认为,当下的关键是要有一套完备的技术体系作支撑,并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他强调,装配式建造的好处不仅在于成本的降低,更多的效益在于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

据刘文清透露,从技术体系的完善到政策的引导,项目最终落地仍需要地方政府的认可与扶植。目前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门对产业化的认可程度不高,对相关企业的态度也不够积极。

而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叶明的观点是,企业对实施装配式建造还有所保留,积极性很高,但真正做的不多。同时一些企业想做产业化但无标准可依,地方政府虽有相应的标准但仍不够完善。他认为,保障性住房产业化的发展还需在技术体系上进一步完善,从政府层面来正确地引导市场,同时保证制度、审批程序、管理模式相应地跟进。

政府“主导”的公共租赁房建设易于实施产业化技术,既可降低成本、提高速度,最终又能保证质量。刘东卫如是说。

他同时表示,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在其体系化和标准化程度上还有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应不仅关注建设速度、土地、资金、数字指标的层面,应更加重视标准化设计与建造方式,保障其建设向品质、绿色节能的、惠及社会和大众的宜居产品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住宅设计的标准化、生产部品化、供应系列化。

返回列表

上一篇:建筑业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绿肥红瘦”
下一篇:60家建筑企业入围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Baidu
sogou